孩子用药不是“儿戏” 抗菌药、退烧药、感冒药是重灾区
(2022-05-09) 新闻来源:互联网
发刊日期:2022年05月09日> > 总第1460期 > 第五版 > 新闻内容 |
自我用药是对中国儿童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。近日,英国《生物医学中心》杂志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,中国农村地区近四成家长给孩子自行用药,隐患重重,会给儿童健康甚至生命带来危害。
自行用药,农村明显高于城市
在儿童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中,道路交通、溺水、烧伤、跌落和中毒是五大主要原因,而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,且呈上升趋势。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的数据显示,儿童误服药物的场所85.52%发生在家中。儿童主动误服是主因,其次是父母导致的,再次是祖父母导致的,父母、祖父母和其他看护人导致的误服占55.86%。
《生物医学中心》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开展,针对2798名中国儿童进行调研,结果显示,农村地区38.2%的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药,城市地区这一比例为18.7%。自我用药是指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和指导的前提下,自己决定用药物缓解症状和进行治疗,具体包括:1.家庭成员使用其他成员的药物;2.自行使用以前剩下的处方药;3.延长或中断使用药物;4.用药时间不符合医嘱或处方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徐晓琳举例,曾有个1岁多的孩子,一天内多位家长喂了他7次感冒药,最终导致肝衰竭,不得不肝移植。这个极端的例子说明家长自行给儿童用药存在一定隐患,时常会出现重复用药、品种错误、过量使用、用药途径错误等问题。通常自我用药比较集中在非处方药品,主要有抗菌药物、退烧药、感冒药、止咳化痰药、营养补充剂等。
多数家长缺乏用药知识
徐晓琳认为,儿童自我用药在城乡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。一是农村地区的处方药管理不如城市地区严格;二是农村居民通常远离卫生设施或经济条件有限,更容易使用以前的处方剩药或自购药物来治疗孩子;三是农村可选择的药品少,因此可能出现超出药品适应证用药、使用大人剂量用药,而城市医疗条件较好,可选择的比较多,更可能给孩子重复用药。
上述研究发现,儿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造成城乡儿童自我用药不平等的最大原因。除了家庭收入、与医疗机构的距离,家长受教育水平也有影响。
调查显示,在城市和农村,分别有31.7%和45.2%的儿童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英表示,农村家长对孩子吃零食的控制不如城市,尤其是老人溺爱孩子,要什么给什么,导致孩子营养摄入不均衡,抵抗力差,更容易生病,无形中提高了自我用药的风险。
祖辈照顾者缺乏用药知识。在城市和农村地区,主要照顾者占比最高的是45-59岁人群,农村甚至是60岁以上老人在照顾孩子。李英表示,祖辈容易迷信偏方或经验,新闻就曾报道“奶奶用老鼠熬油给孩子治烫伤,导致孩子感染”。另外,这些老人大多是慢病患者,其用药行为可能被小朋友模仿导致误服,药品贮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。
加强安全用药科普
李英评价,这项针对城乡儿童自我用药的调查,虽然样本较小,但抽样方法很科学,能够说明一定问题。由于中国幅员辽阔,中西部地区差异大,该研究不足以说明全国情况,以后可做个全国多中心的研究,结论可能更有代表性,从而推动国家做一些决策。
徐晓琳建议,国家应推动家庭药师上门服务,提高药品机构的覆盖率,提高药师的可及性,将指导家庭用药工作落实到位。社区医疗机构的家庭药师有义务指导患者科学用药,为患者提供合理、合适的用药建议和应对措施。媒体和信息传播平台要自律,健康科普要杜绝谣言,慎重传播用药信息。 (高阳)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