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太和康乐村守护麻风康复者安度晚年
发刊日期:2024年02月05日> > 总第1542期 > 第三版 > 新闻内容
  下午4点是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太和康乐村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。每天这个时间段,30多位老人齐聚在食堂窗口前,等待开餐。
  这些老人是康乐村的麻风病休养员,他们曾经罹患麻风病在此接受治疗, 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留在了这里。如今,这个占地数亩的小院村,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共同家园。   
  太和康乐村位于广州东北部的帽 峰山深处,原为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太 和住院部,过去主要作为麻风病患者的 集中治疗场所。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慢 性传染病,通常导致患者皮肤损坏、躯 体畸残等永久性损害,在世界范围内带 给人类深重的灾难。   
  “广东过去是我国麻风病流行区。 这是个传染性疾病,但当时缺少特效药, 于是采取了建立麻风院村开展集中隔离治疗的策略。”康乐村主管医生凌罕毅说,这里收治麻风患者最多的时候达数百人。   
  1988年,凌罕毅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,一干就是36年,见证了麻风病新发病例从多到少的变化。如今,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,麻风处于低流行状态。   
  20世纪80年代,随着国际麻风防治技术特别是联合化疗药物的推广应用,中国改变建设麻风院村收容隔离麻风患者的做法,开始推广联合化疗和居家治疗。然而,一部分麻风康复者因病致残失去生活能力,或与家人失去联系, 以及长期康复需要等各种原因,仍然留在麻风院村休养,慢慢变老。   
  凌罕毅说,一些老人家尽管因病致残,但没有自暴自弃。休养员们在康乐村开辟了一个菜园,坚持定期浇水施肥,如今年年都有收获。“我会收下他们送来的菜,因为这样做能让老人们感到被接纳、被需要。逢年过节我会给老人们发红包,再把钱还回去。”   
  近几年,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对康乐村的住房进行改造,完善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供应系统,开设长者食堂,聘请生活护理人员,不断改善休养员生活。   
  由于年事已高,近年来,各地麻风院村的休养员相继去世,个别地方出现“少人村”,甚至“一人村”。2013年以来, 广州市陆续将从化区、南沙区和番禺区  的麻风病休养员搬至太和康乐村休养。目前,太和康乐村在院休养员共31名, 平均年龄78岁,最高龄者99岁,绝大部分为1级、2级畸残。   
  “只有得过麻风,才知道它的痛 苦。”84岁的休养员文伯伯从番禺搬来,他说,过去人们对麻风病人存在误解和歧视,“现在社会进步了,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怕麻风”。   
  “他们日渐老去,但没有被遗忘。” 凌罕毅说,“在政府的支持下,麻风   病康复者休养员们在太和康乐村食宿 免费,并且有工作人员提供基础医疗 保障,我们始终力所能及提供关怀。”   徐弘毅

 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太和康乐村的 护士为麻风病休养员测量血压。   徐弘毅 摄  
 
上一篇 下一篇

 

版权所有 农村医药网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