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体能通过神经、内分泌系统等调节体温,但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皮肤科执行主任王云说,一旦身体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,就会使体表血管发生痉挛,血流量减少,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就会受损,导致冻伤,因此耳、鼻、面颊、手指、脚趾等末梢部位易被“冻”。
专家提醒,一旦外露部位出现痒痛、刺痛、麻木感和皮肤变色时,就要警惕冻伤的发生。发生冻伤后,要尽快离开寒冷环境,并迅速复温,可以用衣物或温热的手覆盖患处,以维持足够的血供,然后尽快用37℃—40℃的温水浸泡受冻部位。
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盛宇表示,冻伤后切忌用力摩擦患处,此外,水温过高、用火烤等干热复温或置于低温下缓慢复温都不妥。王云也提醒,用冰块等物体擦拭受冻部位,可能会进一步损伤组织,冻伤后要保持患处清洁卫生,尤其不要用手抓挠。如果冻伤较重,要及时就医。
专家提醒,预防冻伤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保暖。在寒冷地区外出游玩和运动时要 注意根据气温穿适当的衣物,特别要注意面部、耳部及手足等部位的保暖。此外,要注意保持日常饮食营养均衡和适当的体育锻炼,保证摄入充足的热量,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。 据新华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