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对伤口类型进行判断
在骨折后,首先要对伤口 类型进行判断,对于开放性伤口,则需要立即进行处理。若伤口损伤较大,导致周围的肌腱与组织受到损伤,血管发生破裂与断裂会造成大出血,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及时止血,而且在包扎伤口时还需要注意力度,避免力度过大,造成周围的组织坏死。
二、对骨折的位置进行判断
骨折的位置不同,造成的损伤也不同。比如肋骨发生骨折,可能会对肝脏或肺脏造成损伤;其他地方发生骨折,可能会对神经或组织造成损伤。肋骨发生骨折,患者需要减少活动; 若四肢部位发生骨折,则尽量不要进行四肢的活动,因为活动四肢会损伤神经与血管,使其再次受到更大的伤害。
三、受伤肢体及时进行固定
在骨折初期,进行外部处理后,应及时进行固定。在外固定时,骨折的肢体最好使用木条类的硬固定物进行固定,通过外固定的方式,避免使骨折的部位受到二次伤害。
四、准确判断,谨慎用药
一些人认为骨折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淤血,就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比较合适,可以缓解局部的肿胀,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正确。在骨折初期不要随意用药,需要准确地判断再用药, 才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,药物使用的方法与剂量不正确,会增加患者的痛苦,甚至会导致大出血的发生。
五、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处理
在骨折时不要进行随意治 疗,需要对骨折的部位与受伤程度进行判断,再进行复位或 采取其他的治疗,因此在对局部创伤进行处理时,可以通过CT检查或X光片检查,对骨折的类型与程度进行有效的判断, 再进行复位与石膏固定,可以 使患者尽快康复。
总而言之,人体的骨头十分脆弱,伴随年龄的增长,骨头中的钙会大量地流失,因此在生活中很容易发生骨折的情况。一旦出现骨折,要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,避免二次伤害。骨折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,但也不能进行随意处理, 以免对患者的活动功能造成损害,并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, 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。
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碰撞, 避免发生骨折。若出现骨折不要惊慌,及时就医进行科学治疗,才能够使骨折得到快速的 康复。 (四川省骨科医院石玮玮)